Olivia Laing:将艺术家写出光环的作家
Episode 043 · June 13th, 2020 · 57 mins 52 secs
About this Episode
第四十三期
Olivia Laing:将艺术家写出光环的作家
时长:57分53秒
主播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嘉宾
· 聂小依: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在读博士,自由撰稿人
· 周婉京:青年学者、作家,下月即将出版最新小说《了不起的郝大小》
文字编辑
· 玥展
剪辑&排版
· siyu
《Funny Weather: Art in an Emergency》
《Funny Weather: Art in an Emergency》是备受赞誉的作家和评论家Olivia Laing的最新文集。她以当代的艺术家及作家为切入点,探索孤独、科技、女性、酒精、性别及身体等母题。她相信艺术具有抵抗与修复的力量,以此应对当下混乱的时代。
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
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是一名备受赞誉的作家、评论家,曾任英国《观察家》图书版副主编,她撰写的文章多见于《观察家》《新政客》《卫报》等主流媒体之上。她还是2018年温德姆·坎贝尔文学奖得主、2011年麦克道尔奖得主,曾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作者基金会,以及2014年艾克尔斯基金会作家驻英大使馆的奖励。她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孤独的城市》、《回声泉之旅》、《沿河行》和《克鲁多》等,曾入围2018年金匠奖、2013年柯达传记作品奖短名单、传播奖以及戈登·伯恩奖短名单,也曾被《独立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选为年度好书,并且入围翁达杰文学奖、多尔曼年度最佳旅游书奖短名单。她的下一本书Everybody: a book about freedom将于2021年春季出版。
《孤独的城市》(The Lonely City)
本书作者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孤身一人居住在纽约这座玻璃牢笼般的城市中时,一种密感的缺失状态促使她不断地追问孤独的本质。她从数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为切入点,以用一种自然流动的叙事方式,将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的生平与自己的反思浑然天成地编织在一起,深入地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全貌。
🔗 艺术有读034 | The Lonely City:艺术可以拯救孤独的人吗?
收听导航丨Index
Ξ 01:05 作者及本书简介
Ξ 07:20 本书初印象讨论
Ξ 09:13 作者的生平
Ξ 11:20 文字风格与写作习惯
Ξ 18:27 作者对沃纳洛维奇的青睐
Ξ 27:08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谈论别人的事情?
Ξ 33:40 未来的孤独
Ξ 34:40 如何对抗孤独
Ξ 37:30 后网络时期的新式孤独
Ξ 44:10 嘉宾对作者写作方法论的评价
Ξ 46:16 作者如何制造艺术家光环
Ξ 50:15 关于传记书写
Ξ 52:30 “紧急状态下的艺术”
05:35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及《蟑螂》(The Cockroach)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奥尔德肖特,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后在东英吉利大学获硕士学位。他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内容大都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有“黑色喜剧”之称。用麦克尤恩的话来说,中篇小说《蟑螂》追寻着“古老的政治讽刺小说传统”。主人公吉姆·萨姆斯在他先前的生活中受人忽视,被人厌恶。但突然有一天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异化”成了一只巨大的蟑螂,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最有权势的人。作为英国首相,吉姆·萨姆斯的使命就是实现人民的意志:完成脱欧的进程。无论是党外的反对派,党内的异见者,还是议会民主的原则,都不能阻碍新首相完成他的使命。
参见:https://www.sohu.com/a/341684664_114988
08:05
萨莉·鲁尼(Sally Rooney)
萨莉·鲁尼出生于1991年2月20日,爱尔兰作家,2017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因此书获得2017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青年作家奖,该书也被美国《巴黎评论》评为年度最佳小说。次年《普通人》(Normal People)出版,入围布克奖、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获得科斯塔年度最佳小说奖、爱尔兰年度图书奖、英国图书奖年度最佳图书科斯塔图书奖。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lly_Rooney
07:30
《普通人》(Normal People)
小说讲述了一个并不算浪漫的爱情故事,有关阶级、家庭、暴力、友谊和初恋。小说的主角康奈尔和玛丽安娜在同一个爱尔兰小镇长大,而他们的相似之处也到此为止。他们处于不同的世界之中。玛丽安娜孤僻敏感,在学校不受欢迎;康奈尔则曾是学校的橄榄球队明星。康奈尔的母亲为玛丽安娜家打扫卫生,而玛丽安娜则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长大后的他们都在都柏林读大学,两个人的遭遇也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普通人》中,萨莉·鲁尼表现了年轻女性在混乱中的自我保护技能,并展现了经常被文学所忽视的家庭暴力处理场景。《普通人》的影视版权已经被BBC买下,由《房间》的导演兰尼·阿伯拉罕森(Lenny Abrahamson)执导,已于2020年4月播出。
参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81637/
08:05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亨利·詹姆斯(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和《金碗》等。他的创作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参见:https://baike.baidu.com/item/亨利·詹姆斯/1536434?fromtitle=henry%20james&fromid=5493414&fr=aladdin
12:37
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
哈尔·福斯特是美国艺术评论家、艺术历史学家。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先锋派和后现代主义的角色和作用。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l_Foster_(art_critic)
12:42
《闹剧之后何事将至》(What Comes After Farce? Art and Criticism at a Time of Debacle)
哈尔·福斯特的新书文章分为“恐怖与犯罪”,“暴政与展示”和“媒体与小说”三个部分,涵盖并讨论了从布什时代的刻奇到巨型博物馆建筑再到像Paul Chan和Claire Fontaine这样的作品涉及政治话题的艺术家。在它们之间,一个又一个问题反复响起,其中在天灾面前显得更加锋利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应对?”福斯特(Foster)追踪艺术家如何回应政治局势,同时探索艺术评论应如何回应艺术品,并通过对艺术品的回应来回应整个当下。
14:53
《十月》杂志(October)
《十月》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评审(peer-reviewed)学术期刊,专门研究当代艺术、批评和理论。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tober_(journal)
17:05
shunt
英文单词,英文释义为 “to move a train or carriage onto a different track in or near a station using a special railway engine designed for this purpose ”,中文释义为 “使转轨”或“使分流”。
18:27
大卫·沃纳洛维奇(David Wojnarowicz)
大卫·沃纳洛维奇(1954年9月14日-1992年7月22日)是美国画家、摄影师、作家、电影导演、表演艺术家,也是纽约艾滋危机最激进与愤怒的记录者之一。出生于新泽西的红岸市,2岁时父母离异,之后和哥哥姐姐们生活在寄养家庭,饱受虐待。毕业于曼哈顿音乐艺术高中后,他自学成才,成为1980年代纽约东村(EastVillage)艺术街区最活跃和多产的前卫艺术家之一。曾经受邀参加1985年的惠特尼双年展。他的创作跨越多种媒介和领域,绘制过大量涂鸦与街头艺术作品,使用超8毫米胶卷(Super-8films)拍摄了《海洛因》等电影,也曾出版多部关注政治与社会议题的书籍,如自传文学作品《身近刀锋:破碎的回忆录》(Close tothe Knives: A Memoir of Disintegration)等,着重关注“个体如何才能在一个敌对的社会中生存”的议题。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id_Wojnarowicz
20:55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1968年生于德国),德国摄影艺术家。1990至1992年在英国伯恩茅斯和普尔艺术设计学院(Bournemouth and Pool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就读,他在2000年摘得了“透纳奖”,该奖是欧洲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奖项之一,此次获奖也让他声名远扬。他的组品十分多样,从肖像到静物,从风景到抽象,提尔曼斯成功推翻了那些看似矛盾对立事物的边界,将所有的题材纳入自己的体系之内。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lfgang_Tillmans
21:52
提尔曼斯在2016年发表的反脱欧海报(Anti-Brexit Poster)
参见:https://tillmans.co.uk/campaign-eu
29:20
罗莎琳德·纳沙希比(Rosalind Nashashibi)
罗莎琳德·纳沙希比(Layla Rosalind Nashashibi),生于1973年,是居住在伦敦的巴勒斯坦裔英国艺术家。纳沙希比主要制作16mm胶片影片,但也制作绘画和版画。她的作品经常将神话元素融入日常观察,并考虑社区与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时刻。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salind_Nashashibi
32:40
《薇薇安的花园》(Vivian’s Garden)
影片拍摄了住在危地马拉丛林花园里的艺术家薇薇安·苏特和她92岁的艺术家母亲伊丽莎白·怀尔德。纳沙希比说,“薇薇安和母亲伊丽莎白是两个自我流放的艺术家。她们亲密得像姐妹,充当彼此的母亲和女儿,有时她们也是我的母亲和女儿。”
参见:https://www.sohu.com/a/387399692_260616
40:10
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
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在旧金山长大,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她出版了三部长篇作品:《看不见的马戏团》、《望着我》(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作品),以及畅销之作《塔楼》。同时,她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翡翠城》。她在《纽约 客》、《哈泼斯》、《麦克斯韦尼斯》(McSweeney’s)以及《犁铧》(Ploughshares)上发表短篇小说,也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新闻稿。
40:30
《恶棍来访》(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
《恶棍来访》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参见:https://baike.baidu.com/item/恶棍来访/347840
46:16
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
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1962年生于伦敦,1982-83年在伦敦的工人学院学习,1983-84年在伦敦版画艺术学院学习,1984-87年就读于伦敦哥德史密斯学院。在伦敦生活和创作。卢卡斯的作品主要集中于对性别的表现。她的作品也大部分建立在自我表现上。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rah_Lucas
49:16
尚塔尔·约菲(Chantal Joffe)
尚塔尔·约菲(Chantal Joffe),1969年出生于英国的圣奥尔本(St Albans),1988年在坎伯韦尔艺术学院(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1989年在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lasgow School of Art)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在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获得硕士学位。现在生活和工作于伦敦。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ntal_Joffe
54:06
第28条款(Section 28)
1988年,英国的《地方政府法》第28条导致在1986年《地方政府法》中增加了第2A条,影响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该修正案于1988年5月24日颁布,规定地方当局“不得故意促进同性恋,或发布旨在促进同性恋的材料”,或“在任何一所仍保持对同性恋的接受的学校中将同性恋宣传为虚假的家庭关系被保持的学校中”。该法案于2000年6月在苏格兰被废除。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ction_28
55:16
图西族舞蹈(Watusi)
Watusi是一种独舞,在1960年代初期曾短暂流行。它是1960年代美国最受欢迎的舞蹈狂舞之一。“Watusi”是非洲图西族的前称,其传统包括壮观的舞蹈。美国舞蹈的命名可能尤其受到1950年电影《所罗门王的地雷》中以图西族舞者为特色的场景或其续集《瓦图西》的启发。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W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节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阿特小报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嘉宾聂小依微博:@小依__
嘉宾周婉京微博:@周婉京Stefanie
官方邮件:yishuyoudu@gmail.com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